团队成员前往歌乐山进行调研
团队成员柳萧浪采访游客
团队成员在渣滓洞进行调研与学习
成员们在红岩革命纪念馆门口合影
红岩浮雕前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韩智鹏、尹均维等在红岩革命纪念馆学习
2023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青红之约”实践团队前往重庆市渝中区、沙坪坝区开展主题为“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社会实践活动,赴红岩革命纪念馆、白公馆、周公馆、渣滓洞、歌乐山烈士陵园等红岩主题陈列馆进行调研学习,并在与相关人员交流中体悟红岩精神,感受红岩文化。
歌乐山烈士陵园
歌乐山陵肃穆庄重,青松翠柏矗立道旁,游客神色凝重,向先烈们致以无声的敬意。在歌乐山烈士陵园,团队成员通过历史资料与影像片段了解烈士故事,学习烈士精神。杨虎城,叶挺,罗世文,车耀先,陈然等无数为党为国流血甚至牺牲的革命先烈们;默默从事地下工作,甘愿为绿叶为中国解放而努力的英雄们,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榜样。
团队成员在烈士墓前敬献白花、鞠躬三次,表达对烈士们的崇敬之情。
在交流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游客们对于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红岩精神的慨叹与敬仰。一位不惑之年的老人表示歌乐山陵园变化巨大,体现了我国对烈士的关怀以及对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视,年轻一代应当向这些革命烈士进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为追寻红色足迹的新时代青年,团队成员应利用这次宝贵的机会学习红岩精神,并将其传播发扬到自己的家乡。
渣滓洞
团队成员首先参观了渣滓洞集中营的外围环境,包括道路岗亭,机枪扫射点,外围碉堡,希望逃生墙等,呈现在眼前的是阴森、恐怖的景象,这是当时革命先辈们被关押的地方,周围严酷的监控环境是国民党反革命分子为了防止革命者越狱逃脱所建立的严密监控措施。
随后团队参观了集中营外院刑讯室和内院牢房,渣滓洞院墙上是特务们为瓦解革命者斗志写下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仔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等标语。刑讯室里,刑具琳琅满目,布置得堪比阎罗殿。国民党为了使革命者屈服以获取更多的情报,使用了各种恶毒手段。在渣滓洞的铁窗黑牢里,房狭小阴暗,室内只有几张小床和单薄的被褥。团队成员看着幽暗牢房里那娟秀有力的字迹、青春倜傥的相片和充满生命向往而又刚毅坚强的脸,深深地被这种坚持不懈,誓死不屈的精神震撼。
红岩革命纪念馆
红岩精神是以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为特质的革命精神。
在红岩革命纪念馆中,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南方局的发展历史,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的战线工作。指导教师马晨晏表示,团队成员要积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体会并领悟伟大建党精神,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向革命先辈学习。
敌后工作的艰辛让团队成员认识到革命事业的不易,同时也对如今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他们表示,革命先烈们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青年一代也应该向革命先烈进行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白公馆
曾经的白公馆是军阀白驹的别墅,后来被国民党用三十两黄金买下作为关押共产党的秘密监狱。原来的地下储藏室改成了地牢,防空洞改为审讯室,住房改为了牢房。白公馆曾经关押着许多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和爱国志士: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琦云,徐林侠夫妇和幼子“小萝卜头”等。团队成员了解了每位革命犯人在白宫馆关押前后的事迹,并深刻体会他们所经历的磨难,心痛且伤神。
瞻仰烈士的事迹和尊容,俯首他们的遗言和遗物,先烈的精神如阳光洒进心灵的暗房,涤荡着灵魂上的一切灰尘和污秽。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都在古往今来的发展中继承与发扬。曾经,烈士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人民的解放;未来,青年大学生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开拓创新,脚踏实地,为把我国建成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而努力,用祖国的强盛告慰英烈。
新闻:焦崇刚 尹均维 卞浩东 吴启申
摄影:柳萧浪 韩智鹏
编辑:张书涵
审核:李林